掃碼關注協會
新基建背景下安防應用場景發展及市場機遇研究
2021年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上的特別致辭中指出:“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既是大發展的時代,也是大變革的時代?!秉h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的“鐵公基”建設已經不能滿足當今態勢下經濟發展與國內循環的拉動需求,新型基礎設施的概念也就應運而生。
一、新基建的政策背景與演進 從政策角度,各部委均已在不同場合以不同方式深化研究、強化統籌、完善制度,多措并舉地推進新基建的規劃與發展,并進一步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優化政策環境、抓好項目建設,大力推進全國范圍內政策的落地。據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不完全統計,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2019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快推進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提出,要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指出,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同年3月央視新聞報道,提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力于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5G基站建設、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等七大領域,這報道讓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受到廣泛關注。 2021年3月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將新型基礎設施作為我國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統籌推進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妒奈逡巹澗V要》中用“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整一節的內容,對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發展提出要求:圍繞強化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支撐,布局建設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新型基礎設施。從具體的定義上,早在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就已通過政策發布會的形式明確了新型基礎設施的定義和內涵,即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該發布會同時初步框定了新型基礎設施的范圍,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內容: 一是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二是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 三是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二、新基建背景下安防行業的拓展機遇 1.新基建的使命 (1)新基建是“十四五”期間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自2020年疫情發生以來,世界范圍內各國經濟都面臨極大不確定性。從歷史角度看,當面臨經濟下行時由政府主導的大規?;A建設投資往往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常用的平滑經濟波動的有效手段。 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與創新基礎設施在內的新型基礎設施在“十四五”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在建設內涵上,有別于以往以道路、橋梁、大型水利樞紐、鐵路等以“鋼筋水泥”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雖然建設規模沒有那么大,但是其與現有基礎設施兼容性良好、技術密集度高、提質增效、提上限保下限、產業鏈覆蓋面廣、面向未來的特點,恰恰符合目前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和保居民就業、?;久裆?、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鶎舆\轉的需求;在投資主體上,有別于以往基礎建設國有資本占絕大多數的情況,新基建由于其代表了新型技術與極大的市場想象空間,社會資本也有較大的參與空間和投資意愿。 在疫情常態化防控階段穩增長的壓力始終存在,興于“十三五”末“十四五”初期的新基建,其效能預計會在“十四五”期間得到充分釋放,它不但是能切實構建經濟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的中堅力量,也是加快推動我國經濟向智能經濟轉型、推動產業數字化升級轉型的重要引擎。 (2)新基建是各地實現經濟轉型的重要抓手 新基建中的“三駕馬車”——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與創新基礎設施,無一不具備極強的賦能和增強屬性。例如智慧交通中的車路協同,通過區域級乃至城市級的感知能力為智能網聯車輛駕駛人提供更豐富的預判信息,是典型的融合基礎設施;例如智慧管廊的建設與運營,通過無人機、增強現實、CV識別等新技術開展巡檢工作,能極大地提升復雜環境下的工作效能,實現一處不漏。在類似這樣的場景中,新型基礎設施能夠實現對傳統基礎設施的補短板、延長板的增強效能,用新技術與鋼筋水泥結合達到“1+1>2”的效果。從上述例子可見,與“鐵公基”等傳統基建不同,新基建具備十分強烈的數字化、信息化與智能化特征,通過不斷落地至行業場景中,經由量變產生質變,逐步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 (3)新基建是產業數字化的前提 與基礎新一輪產業技術革命又可稱之為智能化革命,它以基因技術、量子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虛擬現實等為代表,實現生產生活的全面智能化,使經濟社會的發展方式出現重大變革,而產業數字化是這一輪智能化革命在細分行業必然產生的成果。 然而隨著產業的數字化、互聯化,現有的基礎設施已經無法滿足新形式下的要求--產業數字化推動了新的生產要素的產生,數據作為一類新型生產資料已變得越來越重要,而數據的產生離不開算法、算力、存儲等信息基礎設施,同時產品數字化十分依賴的產品與技術研發導致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制的創新基礎設施變得必不可少。 只有大力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如東數西算),為產業數字化超前準備足夠匹配的大量基礎設施,才可以支撐產業數字化的順利發展,從而拉動經濟深化改革與轉型。 2.抓住新基建背景下的安防行業拓展機遇 (1)“十四五”期間行業市場需求的遷移趨勢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對生活的更高期待對當前的各項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早在“十三五”時期,安防行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就已經從單純的雪亮工程逐步轉變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要求,更是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下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需要全面加速“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強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風險防控”,推動城市高質量持續發展。依據上述指引,可以預見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不斷創新“城鎮-街道-園區”智慧化治理方式方法,并離不開持續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加持。 (2)安全與交通是新基建背景下安防行業的核心場景 安全需求與出行需求作為人的底層需求之一,是市域治理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十四五”期間安防行業的主要發展驅動力。圍繞安全和交通需求,安防在新基建背景下的發展機遇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①滿足城市居民的基本安全需求,多措并舉全面提高城市的整體安全性,守住城市運行的“下限”。城市尤其是特大型城市,其面積大、人口密集、規模大、城市環境復雜、歷史發展悠久、社會關注度高,涉及到人民群眾基本生活需求的軌道交通、綜合管廊、供水、排水、電力、電梯、企業安全生產、燃氣、橋梁等多方面的平穩安全運行,是城市日常治理的重中之重,也是城市運行的“生命線”,牽一發而動全身。 因此城市運行始終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住安全關、質量關,并把安全工作落實到城市工作和城市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新型基礎設施在城市安全的場景中,可以充分發揮其在大規模、城市級場景中的技術優勢,實現整體監測、動態體檢、早期預警和高效應對,讓城市安全從“治病”到“治未病”。 ②滿足城市居民由于生活質量提升帶來的交通出行需求,支撐城市空間高效組織,提高城市運行的“上限”。一方面,城市的高質量發展讓人民群眾進一步提高了對城市宜居生活的期盼,然而城市交通多年以來一直是城市發展中的薄弱環節,道路擁堵、出行體驗差、停車難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城市運行效率,降低了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另一方面,推動城市交通高質量發展也是國家在“交通強國”等一系列政策指引中的明確要求,指引中提出“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交通發展由追求速度規模向更加注重質量效益轉變”。因此,通過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人們交通出行的滿足感與獲得感,是安防行業發展的核心賽道之一。 (3)新基建落地安防的關鍵路徑 綜上可見,從國家層面已經在理論體系和政策法規上為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打通了關節、鋪平了道路。站在行業角度更需要緊跟政策指引,把握技術與市場演進方向,方可抓住政策的東風,因此有必要從新基建在安防行業細分領域落地的角度來進一步分析“新基建+安防”所具備的關鍵路徑。 ①找到高景氣度、規?;男袠I應用場景是新基建落地安防的基本前提。新基建除了是技術維度的考量,更承擔了拉動經濟發展的重任。安防行業覆蓋面廣且細分領域眾多,只有找到高頻、剛需、共性的行業應用場景,才能充分發揮新型基礎設施在產業引領、數字化轉型推動、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的優勢,不斷培育壯大相關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從而全面達到目標,而上文所提的安全與交通兩大場景,無疑是符合這一要求的。 ②能扎實為場景客戶解決問題,以及能支撐合理商業模式的系統級解決方案是新基建落地安防的核心抓手。安防行業發展至今,經歷了產品安裝、產品解決方案建設等多個階段,當今簡單的產品組合已無法滿足日益復雜的客戶需求和場景治理要求,唯有以客戶需求為中心、自頂向下逐層規劃、為客戶量身打造的系統級解決方案方能真正落地且解決問題。在新基建的背景下唯有抓住規?;瘧脠鼍?,打造能創造客戶價值的系統級解決方案,方可將新基建落地安防行業。 ③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的融合基礎設施建設是新基建落地安防的關鍵路徑。過去20年全國已經開展了多輪大規模建設,范圍不可謂不廣、場景不可謂不多,“十四五”期間整個行業已逐步從粗放式建設過渡為精細化治理,能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的融合基礎設施無疑成為新基建落地安防的可行路徑。典型的諸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激光雷達、雷視融合、V2X等)、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融合基礎設施的建設,既可以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又能夠抓住“殺手級”應用場景,可更好推動新基建落地安防行業。 三、新基建背景下安防行業典型應用場景 1.城市安全:新基建促進城市安全監測預警 傳統的安全管理通常圍繞某一個特定的區域如工廠、園區、社區等,但隨著2018年應急管理部的成立,國家對城市級安全/應急管理的統籌與規劃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以往的區域安全管理進一步提升至“大應急、全災種”,從城市的整體應急管理、防災減災救災、安全生產工作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整體安全要求。 在此背景下通過融合基礎設施的建設,在現有的城市應急管理、安全管理的方式和機制基礎上提質增效,實現城市級安全監測預警,無疑是推行城市安全綜合管理的可行路徑。具體實施路徑如下:基于物聯網傳感器、智能儀表等產品,全面、動態地感知城市日常運行涉及的水、電、氣、熱力、交通、危險源等生產監測數據,再通過遠端數據的實時采集、監測,結合智能化、場景化的業務分析模型,實現超前的預測、預知、預警、預控。通過加強對城市安全相關人員、設備、設施、環境的安全狀態有效感知,實現對城市生命線各類安全要素的實時監控和智能處置,最終形成城市級安全事件“測、報、防、抗、救、建”的數字化、智能化體系建設。 2.交通出行:新基建賦能交通綜合治理與服務 隨著全國各地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和市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機動車數量和機動化出行量也在不斷提升,隨之而來的交通擁堵、停車難等一系列問題成為各城市的“共性問題”。然而大型城市的交通出行具有復雜性、不可預測性等特點,解決交通問題難以有能一概而論的“良方”,而更需要針對城市交通問題全面評價、科學研判,聚集問題關鍵因素,再按“一點一策”的方式針對性提出解決方案,進行多方協同、系統施策才能發揮最佳成效。 依靠傳統交通工程手段實現“千路千面”具有極大難度,而國家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則為按此思路解決交通問題帶來了新的轉機。一是通過V2X、雷達、視頻等新型交通基礎設施的全面建設,對交通數據“應采盡采”,打造堅實的“交通數據大基座”,并在持續的閉環應用中積累城市交通價值數據,掌握全市交通宏觀、中觀、微觀各層面狀態以及人、車、場等相關主題數據,最終積累形成對城市交通問題的全面認知,夯實交通數據資產。二是在對交通問題有充分認知的前提下,制定有針對性的、對行動效果持續監測的特征指標,并開展持續研判分析與洞察,并以研判成果反哺治理行動措施優化。三是充分利用“交通數據大基座”的感知洞察能力,整合互聯網、視頻專網、物聯網等各類感知手段與價值數據,對各類城市交通事件進行全面感知、及時采集,并形成分類分級的預警/關注信息流,推送至相關部門予以處置,以智能認知引導業務行動。 綜上,新基建能建立以數據驅動交通管理與交通服務的新模式,深化交通個體出行數據信息應用,持續創新交通管理模式,為城市交通治理帶來新的增長點。 3.自動駕駛:新基建推進全局認知下的車路協同 業界共識認為,車輛作為城市交通網絡中的一部分,如果僅僅只靠車輛本身的智能判斷而沒有交通基礎設施的配合,幾乎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智能駕駛。城市級交通大腦或中樞平臺通過部署于路側的智能網聯新型交通基礎設施,能夠基于車輛需求與環境情況,持續發布各類駕駛信息,將人、車、路等要素充分協同起來,服務自動駕駛車輛。 (1)環境態勢全息感知。自動駕駛對道路交通信息的實時性、全局性和綜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單車智能始終受限于算力與傳感器,存在車輛感知范圍有限、遮擋盲區等問題,路側新型交通基礎設施則可以將經過中樞感知與計算的價值信息實時傳輸至車輛。 (2)復雜情況決策協同。在路口、隧道、坡道、橋梁、極端天氣、交通事故等復雜的交通環境中自動駕駛難度較大,不但需要通過中樞提前預判并告知預警,更需要通過路側新型基礎設施及時傳輸輔助決策的信息。 (3)高精地圖在線支持。從當前大多數車廠的技術路線來看,自動駕駛的實現大多需要高精度地圖的配合,需要對道路、設施等進行更精細地感知與建模,而這不可能單純依靠車載設備來實現,需要交通大腦/中樞通過新型基礎設施進行感知、建模與數據雙向同步。 四、結語 時至今日,安防行業早已越過了過去十年以前端建設、CV算法為主的時代,當前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劇、各類需求不斷增多、政策法規持續利好,行業正在發生全面變革??梢灶A見在新基建的背景下,安防行業無疑會迎來一波新的跨越式發展,這更需要業界廠家聚集核心產品技術研發、抓住規?;瘧脠鼍?、持續交付客戶價值,如此方可抓住結構性發展機會。 ■ 文 / 劉弘胤 佳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